泰安市
东平县
泰安市东平县:
强基固本 防患未然 全面提升安全能力
近年来,东平县紧紧围绕《山东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创建管理办法》(鲁减发〔2020〕8号)创建标准,开展有关工作,不断强化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一、建制,未雨绸缪强体系
一是高度重视,组织有力。重新调整了县减灾委员会,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制定《县减灾委员会工作规则》《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要点》,明确了各行业部门之间的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规划先行,顶层设计。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学编制东平县空间战略规划、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精心修订旧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消防、燃气、环卫、景观等20余类专项规划。
三是整合资源,建章立制。先后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东平县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联动机制(试行)》《加强全县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方案》《东平县自然灾害灾情信息管理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完善灾后恢复重建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二、信念,心怀百姓阻“源头”
一是搬迁安居,实现“安居乐业”。东平县集库区、滩区、山区于一身,地理条件特殊、情况复杂。经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复,东平实施黄河滩区迁建、移民避险解困、易地扶贫搬迁“三大工程”,任务量分别占山东省的16.2%、49%、36%,总投资75亿元,新建29个社区、总建筑面积414万平方米,涉及10个乡镇、128个村,安置群众12.5万人。
二是防护治理,实现“河湖安澜”。受气候及地貌影响,东平县域内极易遭受洪涝灾害。东平县把加强河流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建设当作呵护百姓安全的“先手棋”,组织实施了大汶河防洪治理工程,中小河道水系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筑起了一道道坚强的防灾减灾救灾“防洪坝”。
三、筑基,众志成城筑堤坝
一是信息化探索,织密监测预警网络。东平县依托“互联网+”努力构建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建成高标准直升机停机坪2处,采购卫星电话3部,移动手持单兵2台,高清移动布控球1台。建设东平县地震台网中心,不断完善地震测震台、强震观测台、水位水温观测井、形变观测井等系统,实现网络监测与国家省市联网交汇共享。
二是实战化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为应对境内黄河、东平湖可能发生的洪水险情,东平县成立了移民迁安指挥部,针对9个搬迁乡镇(街道),224个村、54018户、185136人,制定了5套搬迁方案,并组织了移民迁安演练。在重点节日、重要时段,还组织了森林火灾扑救实战演练、防汛演练、地震逃生演练、道路交通中断应急演练、医疗救治模拟演练、防空防灾应急演练、黄河大流量实战演练、大面积停电演练等,进一步检验预案,锻炼队伍。
三是专业化建设,锻造为民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共700余人,并对三级灾害信息员进行全覆盖集中培训、视频培训及报灾演练培训,形成有效衔接、上下贯通的灾情管理网络。坚持贯彻落实自然灾害灾情会商制度,组织涉灾部门、专家等开展灾情会商,印发纪要近20次。制定了东平县应急管理专家库管理制度,建立107名涵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的应急管理专家库。组建了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抢险救援后备队、青年干部突击队、东平湖防汛专业抢险队等。
四是示范化推进,发挥以点带面实效。制定印发《东平县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方案》,制定《东平县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动态管理办法(试行)》,加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规范化管理。在已创建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农居示范户创建工作。
五是精细化排查,强化隐患分类整治。扎实推进汛前城市内涝、河道堵塞等各类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治理。设置森林防火点,专人值守,强化防火宣传、护林巡逻,扎实做好火源管控。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定期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督促整改隐患。
六是多元化储备,破题物资体系建设。建有供电、疫情防控、防汛、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等应急物资储备库(点)近20个,储备编织袋、铁锨等防汛类,二号工具、风力灭火机、油锯等防灭火类等重要应急物资约338种。印发《东平县县级救灾储备物资调拨联动机制》(试行),明确救灾物资调拨职责和程序。编发《东平县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明确了基础版3大类、10项物品清单,扩充版6大类、18小类、75余项物品清单,引导居民家庭储备应急物资。
四、造势,多措并举渲氛围
一是阵地宣传重体验。建设集防震减灾图文展览、模型展示、互动体验和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科普宣教基地,每年组织师生家长进行参观体验,使参观者直观地了解相关防灾知识,增强自救技能,全年参观体验者达800余人次。
二是集中宣传重实效。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时间节点,县应急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现场集中宣传活动,积极宣传防灾减灾知识;集中开展现场教学“心肺复苏”活动,普及急救互救技能;集中展示消防装备,现场演示操作消防器材。年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活动200余次,发放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防范知识宣传材料3.5万余份。
三是广泛宣传重动员。借助公众号、报纸、电视台等持续宣传灾害防范知识,持续编发防灾减灾和示范创建公益短信,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近两年,“5·12防灾减灾周”期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村居、社区、企业张贴挂图2000余份、悬挂条幅1300余条,发放材料33种计1.8万余份,赠送纪念品9种800余个,同时充分利用超市、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幕动态滚动播放防灾减灾和示范创建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