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各市典型经验展示以及他省的独到之处

日照市

五莲红泥崖社区(农村)

红泥崖社区共有 551 户、1600 口人,耕地面积 1879 亩, 山场面积 3800 亩,山洪、森林火灾多发,是影响社区发展 的主要自然灾害。多年来,社区一直坚持通过谋划开展防 灾减灾工作,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创建综合减灾示 范社区”为抓手,在做好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同时,实现 了脱贫致富。
区域特色
日照五莲红泥崖社区(农村):防灾减灾“五个到位” 助推脱贫攻坚

     红泥崖社区共有 551 户、1600 口人,耕地面积 1879 亩,山场面积 3800 亩,山洪、森林火灾多发,是影响社区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多年来,社区一直坚持通过谋划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在做好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同时,实现了脱贫致富。

      一、组织领导到位
      社区党支部将减灾应急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综合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下设灾害识别组,防灾减灾宣传组,灾害防治救助组,弱势群体关爱组,整合民兵、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制定出台了《灾害应急管理办法》《灾害应急规章制度》《灾害应急联动机制》等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二、隐患排查到位
      社区党支部组织专门力量,结合地域特点,聚焦风险识别,对社区内各个区域分片进行排查,制定了《红泥崖社区易发安全事故排查清单》,编制自然灾害风险图,详细列出易发生安全隐患、易发位置,明确责任人和防范措施,压实责任,实现台账化管理,对排查出的隐患安排专人或整合社会力量逐一整改落实。对社区内花岗岩矿、池塘、塘坝等重点安全隐患,逐一拟定排险方案,周边安装防护网,设立警示牌。对易生火灾源头详细排查,制定了“防火公约”,森林防火期内,护林员日夜巡逻值班,在林区主要干道设立防火站,严禁杜绝进森林区以及公墓区人员带火种进入。
      三、设施提升到位

一是投资 180 余万元对街道进行了硬化和透水铺装,清除社区内各街道障碍物,拆除街道上的房屋 7 处,保证了村内消防通道畅通。二是在林区内建设了3个防火储水池,投资 8 万余元修建了 7 公里森林防火通道,投资 3.8 万元建设了 8 个焚烧池,让祭祀者改变传统祭奠方式,杜绝引发火灾隐患。三是对安装不正确的煤炉及时改造,为 360 余户居民安装了碳晶板,代替燃煤取暖,入户发放明白纸,宣传使用煤炉知识,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氧化碳中毒问题。四是设立3处规范化避难场所,规划了防汛责任区,塘坝、谷坊安排专人看护。汛期组织居民学习防灾减灾知识,进行应急演练。



       四、宣传教育到位
       一是充分利用“村村响”大喇叭、广场大屏幕等进行日常宣传,通过典型案例引导社区群众强化防灾减灾意识。组织群众自编自演防灾减灾类文艺节目,在社区春节晚会上进行表演,演身边人,唱身边事。二是以户为单位建立危险区转移对象建档立卡表,建立避险转移安置台账。针对危险区域的群众,制作了危险区域转移避险明白卡,详细讲解预警转移信号、转移路线(地点)等事项。将应急转移避险信息一览表张贴公布在村居主要路口、文化广场、村委会院外等显要位置,确保每一名群众知晓转移信号,熟悉转移路线,知道何时转移、往哪里转移、怎么转移、跟谁转移等。
       五、服务群众到位
       推广“互助养老”模式,对病灾户、残疾户、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实施精准帮扶。社区“两委”组织党员对 380多位 60 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摸底调查,实行托底帮扶。以村级幸福院为依托,统一配备厨具、洗衣机、床铺、电视、棋牌等设施,实现了“小院子供养、大集体关爱”,避免老人独居出现的各类意外情况,提高老人生活水平。“互助养老”模式推广以来,解决了村内 4 名贫困妇女的就业问题,改善了 18 名贫困失能老人的生活条件。“互助养老”扶贫模式被省市县扶贫办推广。通过实施防灾减灾工程,助推扶贫攻坚,不但实现了全社区脱贫路上无一户一人掉队,而且实现了社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环境欣欣向荣,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区也先后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日照市乡村振兴示范支部”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