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各市典型经验展示以及他省的独到之处

德州市

齐河县

齐河县位于山东省德州市最南端,与“泉城”济南隔黄河相望,总面积14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0万,辖13个乡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近年来,齐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列入党委政府年度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区域特色

德州市齐河县:
把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作为民生工程来抓

 

齐河县位于山东省德州市最南端,与“泉城”济南隔黄河相望,总面积14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0万,辖13个乡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近年来,齐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列入党委政府年度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齐河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县减灾委专门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加强创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组织协调机制,调整了齐河县减灾委成员单位名单,组建了创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工作专班,建立了齐河县自然灾害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创建工作的沟通协调和统筹推进。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全力开展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二、完善预案编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一是及时修订自然灾害救助预案。2020年,县减灾委员会重新修订了《齐河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县15个乡镇(街道)、35个涉灾部门根据预案分别编制了各自辖区、部门的应急工作规程。二是加强预案演练。面对新冠疫情,齐河县按照军事化要求,开展了军地联防联控新冠肺炎疫情演练,提升军地协作处置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水平。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和汛期到来之前,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查找防灾减灾薄弱环节,检阅防汛应急准备工作和实战能力,提升了防汛、抢险、救援实战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设施建设,夯实防灾减灾基础能力

一是构建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完成县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可视化显示、信息传输互联互通,减灾委部分成员单位及30家重点高危企业的视频资源共享。实现了与部、省、市、县、乡五级的视频互联互通,可实时召开视频会议并进行指挥调度。二是完成齐河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总投资603.79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20个村的洪涝灾害调查评价,建设5个自动雨量站、2个自动水位站和17个视频监测站,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配置监测预警设备,建立群测群防体系,配置县级应急救援工具和设备1套,乡镇级应急救援工具和设备5套。三是建设应急避难场所18个,其中学校操场13个、城区广场3个、大型公园2个。总面积30万平方米,可安置人口15万。避难场所均设置有醒目的应急标志、导向指示牌和明显的功能区指示牌,配套设施齐全,基本能满足受灾人员衣食住医需要。

四、强化应急储备,增强物资保障能力

目前全县共有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5处,乡镇物资储备点15处。其中,储备库分别为县发改局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县黄河河务局防汛防洪物资储备库、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区防汛物资储备库、县水利局内河防汛物资储备库、县应急物资储备库。县各园区、乡镇(街道)分别设有救灾物资储备点。每个物资库配套设施齐全。包含有救援工具(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设备(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发电机、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救灾帐篷、棉衣棉被、毛毯、折叠床等20多种),储备价值达到人均10元,各乡镇(街道)也按照人均5元的价值进行储备。县发改局、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县综合执法局、各乡镇(街道)都建立并完善了救灾物资社会化储备机制。

五、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应急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我县现有县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1300多人,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通过参加省级、市级培训和组织县乡两级培训,不断提升灾害信息员专业化能力。二是整合各方救援力量。全县成立了13支专业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队伍、3支医疗救援队伍和3支社会志愿者救援队、2支企业专业救援队,各乡镇(街道)社区、村都各自成立了本辖区的社会志愿队伍。各支应急救援队伍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综合演练,日常每季度至少举行一次本部门本组织单位的专业应急救援训练,社会救援队伍还积极参加上级总队组织的专业体能训练。

六、广泛开展宣传,提升防范应对灾害能力

一是加强自然灾害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齐河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于2017年3月投入使用,建设资金120万元,建筑面积201平方米。在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基础上,还可提供各类应对灾害技能培训、逃生演练、自然灾害VR体验等服务,累计接待体验群众及学生3万余人,对提升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二是多种途径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举行讲座、组织演练、举办文艺汇演等方式进行集中大规模宣传。日常工作中,在齐河县广播电视台、齐河报、德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辟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专栏,向广大民众宣传防灾减灾知识。通过微信公众号原创及转发、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社会民众的避灾避险和自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