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
东明县
菏泽市东明县:“八个强化”完善综合减灾体系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
东明县位于鲁西南部,是黄河入鲁第一县,辖10镇2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406个村居,87万人,总面积1370平方千米。辖区内黄河流长76千米,临黄堤防61.135千米,其中5处险工,133道坝岸(垛),9处控导工程、204道坝(垛),黄河防洪呈现堤线长、工程多、滩区大、滩区人口多、洪水预警期短、防洪任务重等特点。东明县又地处聊考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7.0级和5.9级的破坏性地震,一直被视为全国地震长期重点监视防御区。为切实抓好综合减灾这项“天字号”民生工程,近年来东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减灾救灾工作决策部署,不断健全机制,落实经费保障,强化工程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和隐患治理,推动综合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防灾减灾工作体系。一是强化管理,坚持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防灾减灾工作汇报,研究部署防灾减灾工作任务。二是健全机构,及时成立县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和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并根据部门职责和人员变动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三是完善机制,认真研究制定了《东明县减灾委员会工作规则》《东明县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会商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四是全面实施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全县2157家生产经营单位逐一明确和落实属地管理及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强化工作落实,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一是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对全县内河、黄河、地质和地震21个风险点,开展常态化风险评估和隐患监测,做到了预警全覆盖。二是高质量完成了县域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编制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清单,并详细绘制了风险区规划图和风险地图。三是完成了交通、通信、排供水、供电、供气、输油等16处生命线工程设防等级鉴定。四是及时组织力量对全县中小学校、医院、应急避难场所、大型商超等42处重点场所,开展主要设施抗震安全检查和抗震性能鉴定。五是突出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电气火灾、九小场所等领域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把火灾隐患防治工作做深、做实、做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六是完成27家危化企业重大危险源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物联网网关安装和数据接入工作,提升了危化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三、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整治。一是聚焦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18个重点行业领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三年行动和“拉网式”大排查,累计消除安全隐患4192项。二是强化隐患治理评估。每年出资50万元,联合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组织国家级专家组,定期对县重点危化企业进行全方位安全风险普查和安全评估。三是实施灾害防治工程。对黄河霍寨险工8坝、9坝根石进行加固;完成沙窝灌区、东鱼河、洙赵新河清淤清障88千米,打坝166处,疏通导流沟16千米,支流削坡4条。四是定期开展老旧社区、城乡结合部、“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五是建立灾害事故调查机制,依法开展事故调查,推进事故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落实,同时加强事故统计分析和预警,全力避免灾害事故发生。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一是筹建了化工园区智安平台和危化车辆道路运输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全面加强了灾害事故的预警预防。同时,对照对标省、市应急指挥中心《规划思路》和《设计方案》,投资340余万元建成综合性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多部门、多端口灾害事故信息互通互联。二是依托万福公园、南华公园、站前广场等5处场所,建立了总面积29.7万平方米的县级应急避难场所,并合理划分功能区,配套完善应急广播、应急物资、应急照明等设备设施,满足了城区居民应急避险需求。三是深入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行动,召开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会,联合多部门对住宅小区、娱乐场所违规占用消防车通道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完成了全县41处公共建筑及1家新建小区消防车道划线和立牌工作。
五、强化统筹协调,全面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一是对全县25个部门和单位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调研,全面摸排了各部门应急物资储备现状、缺口及需求,并建立了工作台账。二是编制全县救灾物资储备三年规划和储备名录,建立县级救灾物资储备、调运工作会商机制。三是积极推广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推荐清单,全面鼓励和引导群众使用家庭应急包,做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
六、强化资源整合,推进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一是出台《东明县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实施办法》,有效整合医疗、供电、供水、运输、危化品救援等10余支专业力量和由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组建的28支社会救援力量,建立和强化应急救援联调联战,推进灾害事故科学有效处置。二是依托县消防救援大队组建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设置三个消防中队,布局在化工工业园区;同时在马头镇、武胜桥镇、陆圈镇三个乡镇设置专职消防队伍,配齐配强人员力量,提升基层救援水平。三是落实了县、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533人,定期加强培训,强化灾害信息统计,全力做好灾害信息保障。
七、强化预案管理,全力提升应急处理能力。一是科学制定全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逐一完善自然灾害、危险化学品事故、地震等专项应急预案,形成了结构完整、相互衔接、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全程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强化应急演练。近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利用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时段,先后举办抗洪救灾、迁安救护、学生防震疏散、黄河防洪实战、森林防灭火、危化品事故救援等演练190次,成功承办市政府危化品和防震减灾综合应急演练2次,累计参加人员7000余人次。
八、强化宣传教育,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一是投入35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县级安全教育体验基地,并在全县14个乡镇(街道)和319个行政村(社区)规划建设了安全文化体验中心和安全文化主题广场,免费向公众开放,普及安全防护知识。二是大力开展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现场咨询、发放防灾减灾宣传图册、张贴宣传标语横幅、发放明白纸、线上应急知识答题等活动。三是扎实开展防范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宣传。利用发放明白纸、张贴宣传画、悬挂条幅、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全面做到明白纸发放率和隐患排查率两个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