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各市典型经验展示以及他省的独到之处

济南市

平阴孔村社区

平阴县孔村社区辖 7 个整体搬迁村和 6 个自主开发小 区,2000 多户居民,8000 多人。社区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 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积极寻求减灾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 点,不断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社区居民的避灾自救能 力,强力推进区域化党建、网格化管理、多元化宣传、全 域化服务“四化同步”,构建起了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区 域联动、全民参与,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新体系。
区域特色
济南平阴孔村社区 :“四化同步”织密社区 综合减灾工作体系

      平阴县孔村社区辖 7 个整体搬迁村和 6 个自主开发小区,2000 多户居民,8000 多人。社区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积极寻求减灾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不断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社区居民的避灾自救能力,强力推进区域化党建、网格化管理、多元化宣传、全域化服务“四化同步”,构建起了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区域联动、全民参与,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新体系。

       一、区域化党建,汇聚防灾减灾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核心领导。2017 年,在全县率先成立社区大党委,由分管政法的副镇长兼任社区党委书记,下辖 9 个功能党支部,同步建立起了社区管委会、监督委员会、协商议事会、物业管委会和经济联合社,形成了“六位一体”的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将减灾防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党委例会、民主协商会议和驻区共建协调会议,全面梳理制定防灾减灾相关制度,研究确定社区综合减灾重大事项,推进重点问题解决。二是积极构建防灾减灾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应急救灾与常态减灾相结合、救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统筹做好灾前、灾中和灾后各阶段的应对工作。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综合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吸纳原搬迁村两委和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参与,明确一名党委成员和一名社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专职抓好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构建起党委为核心,管委会为主体,网格化为依托,全民参与的综合减灾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三是不断加大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资金投入。社区防灾减灾资金列入镇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和重点部位纳入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总体规划,配备必要的防灾减灾工具和器材,设置满足居民群众需要的避难场所 4 处。制定出台孔村社区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切实提升社区居民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网格化管理,锻造防灾减灾工作崭新机制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综合防灾减灾相结合相统一的新举措、新经验。以社区管委会为主导,创新推行防灾减灾五级网格化管理模式。一级为防灾减灾办主任,抓防灾减灾全面工作 ;二级为专职副主任和防灾减灾指导员,具体抓工作实施 ;三级为管委会工作人员,划片负责区域管理范围内防灾减灾事宜 ;四级为网格长,每人管理 3 ~ 9 栋楼 ;五级为楼长,每人具体负责本楼栋防灾减灾全部事务。社区现有工作人员 5 名,网格长 16 名,楼长 101 名,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社区工作人员少,事务多,群众诉求无门,防震减灾工作无人可用的现实局面,实现群众诉求,自下而上,逐级反馈 ;社区部署,自上而下,一呼百应,双向互动。二是壮大应急队伍。按照定格、定岗、定绩、定责“四定原则”,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网格员兼任灾害信息员。按照分类建设、专兼结合的原则,重点打造了综合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和兼职队伍三支队伍。以物业管理人员、社区两委成员为骨干,建立了社区专职警务助理为队长的 12 人应急分队,负责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应急救援。以网格长、党员为主体,成立了一支 30 人的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可迅速投入到应急救援之中。以网格员和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组建了一支 100 多人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根据人员特长,分类设置抢险、转移、医疗、后勤等若干小队,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三是规范考核奖惩。社区网格员统一佩证上岗,设置网格员信息公示栏,建立工作日志,随时记录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做到凡事有交代,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要求,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将防灾减灾工作情况、职责落实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每年实行两次考核。根据考核等级发放劳务补贴,给予表彰,连续两次考核均在后十名的予以劝退。


       三、多元化宣传,营造防灾减灾工作浓厚氛围
       一是积极开展协商微治理。发挥社区网格长、楼长、党员骨干作用,采取“1+X”工作法,鼓励社区居民依法参与社区防灾减灾重大决策事项,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构建楼宇自治协商、小区多元协商、社区综合协商“社区协商微治理”体系,让群众知情有渠道、参与有平台、监督有手段、当家有机会。二是努力实现宣传全覆盖。利用智慧广播、电子屏、橱窗宣传、微信群广泛宣传综合减灾和民防建设相关知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9·18”及国防教育日、消防宣传日等特殊节点,组织“综合减灾齐参与,减灾知识人人知”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设立综合减灾社区咨询活动点,派发宣传资料,营造人人重视防灾减灾,人人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三是扎实推进演练常态化。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地震紧急疏散,邻里互救,电力、燃气抢险,民兵搭建临时帐篷等救援演习,提升各类队伍救援效率,引导群众熟悉应急预案实施细节,掌握灾难预防避险的实用技能,做到面对灾害“三不原则”(不慌张、不无措、不无序),全面提高综合减灾救援能力。

四是积极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利用“大美孔村”社区治理平台、微信小程序、手机 APP 等技术手段,社区群众自主发布相关话题、议题,直接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平台工作端由社区管委会推送至相关部门进行闭环处置,处置结果由居民评价,管理端可根据居民诉求和部门处置情况,自动生成大数据分析,提供决策参考。


       四、全域化服务,体现防灾减灾工作为民宗旨
       一是加强社区灾害危险隐患排查。坚持日常巡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编制灾害危险隐患清单、社区灾害脆弱人群清单、社区灾害脆弱公共设施清单等,绘制社区灾害风险地图,摸清社区风险隐患底数。社区已累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和灾害隐患 150 多处。二是加强社区群众生活保障。根据社区常见的火灾、雷电、内涝等灾害,第一时间发布防灾预警,及时上报灾情信息,快速采取应对措施。财政出资为社区居民统一购买家园财产保险,及时将因灾返贫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并根据困难情况给予重点救助,累计帮扶救助困难群众 40 多户。三是加强防灾减灾设施管理。对社区消防设施、应急水箱、排水系统、报警器装置等防灾减灾设施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使用、维护,保证随时能够拿得出、用得上。四是加强应急物资和救灾款物管理。设置物资储备室,常年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救助物资,如铁锹、麻袋、雨具、棉衣、棉被等。根据需要及时开展社区救灾募捐登记,规范开展救灾款物发放和救灾捐赠工作,确保不出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