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经开区郑州路社区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共建和谐家园
日照经济开发区北京路街道郑州路社区现有住户 5760户,16020 人。社区按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线,全面提高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夯实综合减灾工作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网络。成立以社区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社区警长、综治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干部及辖区主要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应急减灾领导小组,下设防汛应急工作组、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组、火灾事故应急工作组、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工作组、社区刑事治安案件应急工作组、社区交通事件应急工作组等专业组,负责风险分析、隐患排查、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及灾害先期处置,组织受灾群众撤离、安置等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二是完善制度分工到人。社区居委会建立了治安防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矛盾纠纷排查、治安巡逻值班、公共食品卫生安全、安全生产监督、消防安全、临阵应急、信息报送、防范应急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力求把各类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社区应急减灾领导小组与辖区内各单位、小区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制度,明确具体责任人员,确保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应急响应迅速有效。社区结合所在区域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社区居民的特点,针对性地制定了《郑州路社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包括雨季防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中毒事件、火灾事故、煤气爆炸事故、突发群体性事件、刑事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等八项应急行动方案。突发事故发生后,应急减灾领导小组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迅速、有效地组织人员实施先期处置,归纳综合情况,及时向居民提供正确的信息,以保障各项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二、注重宣传,加强教育,提高居民应急减灾意识
一是建立减灾防灾知识宣传栏。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橱窗张贴防灾减灾宣传画和宣传材料 ;设立社区宣传教育场所,经常张贴减灾宣传材料,利用减灾防灾知识宣传栏向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最直观、最有效的减灾防灾知识宣传,使减灾防灾知识进入千家万户。二是邀请专家举办防灾知识讲座。按照普及减灾防灾知识,传播减灾思想,贴近居民生活,满足百姓需求的工作思路,定期在社区减灾教室里邀请专家、驻街单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减灾知识讲座,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实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系统化、规范化。丰富生动的互动形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三是完善防灾减灾设施。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或其他空地,划定社区避难场所。通过设置明显的安全应急标识或指示牌,配备必需的消防、安全和应对灾害的器材或救生设施工具等,营造关注安全氛围,提升居民的减灾意识,对安
定民心稳定社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不断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一是加强应急演练。每年召开社区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应急管理知识学习,并制定社区应急培训演练计划。针对社区人口密集,突发事件中人员疏散任务重问题,社区不定期组织居民和驻区单位进行疏散演练,尤其是对老弱病残等脆弱人群开展疏散演练。演练以居民小组为单位,由居民小组长负总责,将脆弱人群就近与组内志愿者结成对子,帮助居民掌握各种逃生技能,时刻做好应急的准备。二是开展群防群治。综合减灾工作是一项群众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按照一区一警的模式,建设了规范化的社区警务室。组建了群防群治队伍,与辖区派出所、共建单位、小区保卫科共同承担起社区治安巡防职责,采取警民共建、群防群治等措施,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整治。通过群防群治,有效遏制了盗窃、抢劫事件的发生,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三是开展纠纷排查。防止突发性事件发生,排查化解是关键。社区自成立之日就坚持排查月报制度,把危险隐患排查贯穿于整体工作中。社区调委会成员和信息员走进楼栋,走访入户,随时多渠道收集楼栋信息,了解社情民意,每天将排查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记录在社区“百姓记载”排查本上,及时派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努力做到危险隐患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
四、创新服务,有序“四进”,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社区
一是群众文化进社区工程。为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社区设立文化活动中心,组建社区艺术团等各类业余文体团队,人员达 100 多人。每逢节假日或重大节日,依托社区多功能厅、文化活动室、室内外健身场所、居民学校、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场所开展安全知识宣传等主题活动。二是社会救助进社区工程。建立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机制,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医疗、低保、入托入学等问题,统筹安排,力所能及的给予协调解决,让弱势群众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三是劳动保障进社区工程。成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扎实开展社区再就业工作。以区、街道再就业培训中心为依托,全面实施劳动培训预备制度和就业安置制度,目前已培训 4 期,开展创业培训 1 期。从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和《失业证》的发放和管理入手,对符合条件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四是法律服务进社区工程。与开发区法院联合开展了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建立了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社区内民事纠纷调解率达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