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各市典型经验展示以及他省的独到之处

枣庄市

峄城区

近年来,峄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根据《山东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区)创建管理办法》《峄城区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区”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减灾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防灾减灾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日趋完善,安全、稳定、和谐、宜居的区域环境日益成型,综合减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区域特色

枣庄市峄城区:抓实示范创建 建设宜居城市

 

近年来,峄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根据《山东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区)创建管理办法》《峄城区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区”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减灾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防灾减灾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日趋完善,安全、稳定、和谐、宜居的区域环境日益成型,综合减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创建工作支撑点

一是区委、区政府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编制并实施《峄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二是将“山东省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纳入区政府重要工作议程。在《2020年峄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县,提升防御各类灾害的能力水平。”三是印发《峄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峄城区减灾委员会的通知》。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任主任,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区直部门、镇街、有关企业等48个单位组成的减灾委员会,全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四是建立峄城区自然灾害风险会商评估工作制度。建立了以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乡水务局、气象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为主要组成单位的灾害风险会商体制,实现了多方参与会商、多源监测预警、信息综合研判,主动防范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二、牵住“牛鼻子”,狠抓创建工作关键点

一是印发《峄城区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部门协同,全民参与,各方联动,全力推进全区防灾减灾工作。对照《山东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区)创建管理办法》中9项一级指标、53项二级指标,逐项落实责任分工、及时调整时间节点,将创建任务细化到人,做到定人、定责、定标准、定进度、定时限,形成有计划安排、有目标要求、有奖惩办法的创建模式,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二是以点带面,加快重点工作项目推进。根据灾害风险情况,编制了县域综合风险区划图和主要灾种风险区划图;将灾害风险指挥救援纳入全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完成了重要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设防等级鉴定;区财政投入78万元,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直升机停机坪建设;建设了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满足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保障需求;建立了“区—镇(街道)—社区”三级综合应急预案体系;完成了城区综合应急避难场所的紧急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建设等。三是不断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一方面,突出区消防救援大队和人民武装部等专业救援力量建设,按照市、区两级财政1:1比例,配齐配全消防员个人基本防护装备。同时,在严格车辆装备达标的基础上优化类型结构,投入1064万元购置1辆登高平台消防车和1辆大功率水罐车,消防装备建设全面提速。另一方面,推进“专兼结合、一队多能”的综合性乡镇应急队伍建设,加强通信等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发展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群测群防员、网格员等应急信息员队伍,加强综合性业务培训,鼓励“一员多职”,给予必要经费补助。四是强化督导调度,确保创建目标如期顺利实现。建立“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活动周报告制度,区减灾委办公室每周调度各单位、各镇街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进度,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完成。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由区减灾委牵头编制《防灾减灾知识手册》《峄城区紧急疏散点和易灾地点位置分布图》各3万册。年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讲座50余场,发放《家庭安全防灾必读》5000余册,宣传折页2万余册,组织志愿者开展自救互救、应急逃生等培训2万余人次。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微信客户端等网络新媒体。减灾委办公室创新运用微信、网络等新媒体,向机关工作人员发送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知识,遇大风、暴雨、低温冷冻等极端恶劣天气,多渠道向公众发布重大气象预报等灾害预警信息,使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各镇(街道)综合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宣传设施,打造相对固定的科普宣传教育专区,通过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开展常态化防灾减灾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定期组织各类脆弱人群走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馆、应急体验馆、企业等,开展体验式、参与式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创建,共促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资源整合,带动全区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创造性地推进防灾减灾救灾资源整合。通过前期摸排调研,将原来区卫生健康局应急物资储备库、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畜牧发展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区城乡水务局防汛物资储备库、区城市供排水管理中心物资储备库和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物资储备中心等6处涉及救灾物资的储备库,统一分类汇总,并将物资数据统一输入指挥平台,实现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专业性储备库资源品种单一、数量不足的问题。二是运用大数据、云平台打造“榴乡诉递”信息平台。通过榴乡诉递平台,灾害信息员与安全网格员实现资源共享,保持信息畅通,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同时,每月网格安全检查与宣传防灾减灾工作同步进行,实现了区、镇、村居三级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的有效联动。三是积极拓展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在建立区级25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基础上,各镇街分别建立了40—80人的救灾志愿者队伍,协助政府开展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赈济等工作。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吸纳峄城义工公益服务中心等1430名志愿者作为应急救援力量,协助开展防灾宣传和赈灾救灾等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