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各市典型经验展示以及他省的独到之处

枣庄市

滕州清华园社区

滕州市善南街道清华园社区在辖区各驻地单位、居民 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通过健全机制、完善预案、广泛宣传、 组织演练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类“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 建活动,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显著增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 大幅提升,社区先后获得省级文明社区、枣庄党群示范点 等荣誉称号。
区域特色
枣庄滕州清华园社区 :创建减灾示范社区 提升居民防灾能力
       滕州市善南街道清华园社区在辖区各驻地单位、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通过健全机制、完善预案、广泛宣传、组织演练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类“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显著增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社区先后获得省级文明社区、枣庄党群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防灾减灾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居“两委会”成员、居民小组长和驻社区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灾减灾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监督、指导、协调和实施,确保防灾减灾工作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二是探索建立“人防 + 协防 + 技防”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注重人防,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支部 30 余名党员全部参与到减灾宣传和实践工作中去,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宣传,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培训等方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加强协防,以社区为主体,成立了 1 支志愿者队伍和 1 支网格员队伍,依托周边企业和社区居民,实施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志愿者“六位一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协调配合防灾减灾活动。提高技防,社区内设有 200 余个摄像头,配备专业物业管理人员 61 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化社区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及时发现、妥善处置,最大限度降低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完善配套设施,突出防灾减灾阵地建设

       一是高标准打造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街道高度重视社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先后为社区投入资金 30余万元,重点打造了建筑面积 600 余平方米的清华园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设置警务室、防火体验室、妇女儿童家园、四点半学校、禁毒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党廉体验室、民兵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社区大讲堂等学习活动场所。二是多渠道配备减灾设施、应急物资。积极筹集和争取上级资金,先后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楼、居民集居地等公共场所配备了灭火器、铁锹等社区减灾公共设施、器材,并由社区救灾队伍对配备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定期检查。设立紧急疏散通道、临时疏散点和安全应急标识,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居民能快速疏散并得到妥善安置和救助。与社区超市、卫生室签订了应急物资储备协议,保障应急期间物资供应。三是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庄户剧团的活动基地,一批多年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富有演艺才技的文艺骨干围绕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目标以及社区当前重点、中心工作,自编自排了防灾减灾题材的戏曲、器乐、曲艺、小品节目为社区居民演出。截至目前,剧团已发展演职人员 20 余人,2019 年以来共演出 12 场次,4000 余名群众观看了演出,既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知识。


       三、实施网格化管理,深化防灾减灾服务水平

       一是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按照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合理划分网格,将小区内 32 栋住宅楼划分成 9 个网格分条块管理,设网格指导员 1 名,网格长 1 名,网格员 9 名,负责网格内的管理与服务,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做,一人有问题,全网都响应。二是网格化管理信息化。网格通过组建微信群、日常巡访和接待受理等多种方式,多渠道了解群众诉求。通过“以房定人、以房管人”方式,摸排人员信息,建立网格基础数据库。利用手持终端、社会治理网络平台等技术,及时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处置问题。三是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注重发挥社会化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志愿者、老党员以及各类社区自治组织的社区主人翁精神和社会动员作用,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目前,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社团社工志愿者等队伍,紧紧围绕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热点,以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家庭,以及特殊困难青少年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设立了防灾减灾、扶弱助贫、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 7 个服务项目,定期组织开展治安巡逻、防灾减灾、敬老扶幼、社会救助、环境保护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