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
利津县
东营市利津县:创制创优创新
夯牢夯实综合减灾基础
近年来,利津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制创优创新,积极探索建立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为基础、以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为引领的基层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创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升全县自然灾害防范和应对水平,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坚持以创制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站位
(一)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近两年来,利津县按照示范创建要求,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站位,坚持以创制为抓手,将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县作为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成立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区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利津县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明确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原则。
(二)凝聚合力,多方联动。坚持深入基层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县实施方案》,区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抓,各个部门分块抓,社会各界参与抓,将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三)找准定位,示范带动。把综合减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重要内容,创新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深耕社区,引导各个社区由过去要我创建向现在我要创建转变、由过去部门推荐向现在社区自荐转变、由过去逐级申报评定向现在综合量化评定转变,建立减灾网格,强化减灾宣传,落实减灾措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二、坚持以创优为目标,进一步突出创建工作实效
(一)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宣传阵地“点面”结合。重点打造综合减灾主题科普馆、宣传长廊,通过各级新闻媒体、门户网站、文明市民学校、宣传栏、LED电子屏等阵地进行全方位、常态化宣传教育。二是宣传方式“里外”结合。抓住“5·12防灾减灾日”等关键时间节点,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摆放专题防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居民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和各种自救互救技能。三是创新载体“微网”结合。运用“互联网+”创新综合减灾宣传工作。借助微信、微博、“利津应急管理”公众号等新媒体和各类网站,及时向广大居民宣传介绍各级防灾减灾政策法规和各类灾害应急避险知识。
(二)强化应急保障,夯实基础建设。一是资金保障到位。县政府将防灾减灾救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救助资金,用于示范县创建、应急排水泵车购置等,提升了基层综合减灾能力,促进了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应急设施到位。利用广场、绿地、公园、学校和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逐步推进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在全县设置了39处应急避难场所,都设有醒目的应急标志和导向指示牌,占地面积274.6万平方米,能容纳全县30余万人口应急避险。三是应急储备到位。破除原先“大储备、大管理”的传统模式,物资储备以“分类储备、分头管理、统一调配”为基本原则,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震减灾等各类物资分行业进行储备。在县黄河河务局、县人武部、县应急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和多个乡镇建立救灾物资储备点,确保急救物资可在1小时内运达。
(三)强化综合管理,提升救援能力。一是做实隐患排查。对全县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工程整治并编制单体预案,每年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以基础地理数据为载体,绘制《利津县气象灾害防御作战图》。综合应用物防、技防、人防,新建24路鹰眼系统,并建立森林防火瞭望塔,有效加强灾情监测。二是做细防灾演练。扎实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各相关部门通过现场演示、沙盘模拟、实战演练等不同形式,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据统计,社会各界共举办应急演练160余场次,参演人员7000余人。三是做强多元格局。坚持鼓励支持、引导规范、效率优先、自愿自助原则,搭建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的应急救援平台。将多灾种队伍整合为综合性消防救援大队、专业化队伍、民间救援组织、市场化组织等4大类,变单一救灾为综合救灾。
三、坚持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健全创建工作体系
(一)以整合为突破,搭建一体化减灾平台。通过资源整合、网络整合、信息整合、队伍整合,着力搭建“一网融通、科学决策、上下联动、快速反应”的一体化综合减灾平台(县域治理中心)。平台集成了地图信息、视频监控、人防关联、网格员定位等功能,可实现一键监控,一键调度,一键查询,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大型活动安保维稳提供科技支撑。
(二)以创新为依托,打造一体化减灾体系。2019年11月,利津县获批山东省第一批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县。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利津县将综合减灾工作融入其中,与华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建设了1300平方米的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围绕县域治理开发了多个智慧应用,初步建成了“一图态势感知、一网治理联动、一体协同指挥”的智慧利津“治理大脑”,可实现对城市状态的运行监测、分析预警和辅助决策,让城市运行更科学、更精细、更智能。
三、以救灾为主线,实现全方位改革突破。一是创新应急预案“一卡式”管理。组织省、市专家紧扣预案“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等问题,将应急处置措施、响应条件等关键内容压缩到“一页纸”,并推进34个县级专项应急预案、53家重点监管企业综合预案流程再造,并在全市得到有效推广。二是创新灾情信息“一表制”报送。主动创新“四个一”工作模式,出台《利津县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灾情会商工作制度》,组建覆盖522个村居(社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将各单位系统的数据报送清单汇总,将灾情报送指标从362项合并压缩至246项,减少106项,最终压缩至一张表。灾情数据统一由县减灾委员会发布,真正实现了涉灾部门“一个整体”,灾情报送“一个规范”,数据上报“一口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