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各市典型经验展示以及他省的独到之处

济宁市

曲阜市

曲阜市古为鲁国国都,孔子故里。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东方圣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总面积895.9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4.9万。近年来,曲阜市不断加快建设精致宜居城市,努力提升全市应对各类灾害事故风险的综合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区域特色

济宁市曲阜市:
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曲阜市古为鲁国国都,孔子故里。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东方圣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总面积895.9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4.9万。近年来,曲阜市不断加快建设精致宜居城市,努力提升全市应对各类灾害事故风险的综合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综合减灾工作格局为目标,将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推进。优化完善曲阜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和职能分工,印发《曲阜市减灾委员会工作制度》《曲阜市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应急、发改、财政、民政、住建、水务、农业农村、气象、自然资源和规划、交运、教体、统计等部门的会商、协调和信息共享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综合协调功能。组织完善应急预案,制定《曲阜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城乡社区等有关单位,重点针对地质灾害、台风、地震、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燃气泄漏等突发灾害事件,进一步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各类灾害的应对处置程序,提高救灾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覆盖性。

二、提升应急能力,持续加强灾备体系建设

一是灾害监测预警协调联动体系基本形成。不断完善气象、水利、地质、农林业等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和预警预报系统,建立灾情会商、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灾害来临时,各部门各司其职、同频共振,确保了灾情应对及时、完善。二是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深入推进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指导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图,加强社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按照各类应急预案,全市镇街、社区、学校、医院、商场、重点企业等重点单位部门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演练活动,增强灾害防范意识。科学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大沂河公园、会展中心、体育公园等8个县级应急避难场所,可安置避险人数36万人。依托文化广场、公园、社区休闲场地、学校操场等建立了各类应急避难场所,确保灾时管用、够用、能用。三是救灾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实行应急物资分级储备管理,建立了市、镇两级储备网,与大型超市、企业等签订带出协议和紧急采购协议,不断提高储备物资的数量和质量。

三、狠抓队伍建设,增强壮大应急救灾队伍

一是加强自然灾害各类专业救灾队伍建设。有效发挥预备役、武警部队等参与抢险救灾的突击队作用,建立以消防救援大队为主体的17支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以各镇街辖区内职能部门为成员,组建了20人以上的应急救援力量;每个行政村居都拥有以村支两委为主的不少于10人的应急服务队,形成以专业队伍为骨干、基层镇街队伍为基础、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二是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市、镇、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确保灾害信息员队伍覆盖全部城乡社区,以自然灾害灾情管理政策法规、灾情统计、灾情上报等内容为核心,加强灾害信息员培训,不断提升基层灾情管理水平。三是整合社区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动员社区内公务员、医生、教师、学生、离退休干部、退伍军人、民兵等人员加入社区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减灾救灾志愿者1500余名,在综合减灾工作当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主动示范探索,切实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按照省、济宁市关于开展“三有”“六有”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基层微型应急救援站点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在《曲阜市“三有”“六有”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规划方案》的指导下,实地考察调研,确定三个镇街、2个村居作为建设示范点,按照防汛类、防火类、防爆类、救灾类4大类、30多个品种的救灾物资进行建设储备,基本满足事故灾害紧急救援救助需要。

五、精心组织宣传,深化提升防灾减灾意识

一是围绕减灾日主题,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每年组织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借助宣传展板、现场咨询和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普及地震、消防、气象、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等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二是利用各种媒体加强防灾减灾和避灾自救知识宣传。完善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在广播、电台播放和登载相关科普知识、动画宣传视频,增加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通过户外大型广告屏、公交车、出租车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三是不断强化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充分利用全市“素质固安”公众安全教育体验基地等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学校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参观,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和多媒体演练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大家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受益群众6.3万人次。